这地明确!中招体育考试提升至100分!坚决抵制“应试体育”!体育总局对课外体育培训出手

河南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
由70分提高到100分

10月13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文件,从2024年起,我省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新的中招体育考试方案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在中招体育考试总分中占30分即初一和初二两个学年,每学年各15分,过程性评价由《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等构成。终结性评价在中招体育考试总分中占70分,在初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由必考、抽考和选考等组成,项目设置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选取,主要测试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技能等。特别提示:2021年升初二和初三的学生,依旧采用以往的中招体育考试方案(70分制)。

2021年起
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

早在2020“收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陕西呢?

由于2022年陕西中考体育相关信息暂未公布,小编整理了2021年陕西中考体育分值相关信息,一起看看吧!

考试内容、成绩评定

体育与健康考试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内容由平时考核统一考试两部分组成。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由体育与健康课考核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测试组成,每学年5分,三年满分为15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课成绩每学年2分,三年满分为6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每学年3分,三年满分为9分。平时考核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1)体育与健康课成绩遵循《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评分标准,且体育与健康课成绩必须要有原始考核资料。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执行,必须与各校每年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一致。

(3)平时考核成绩计算公式为:平时考核成绩=体育与健康课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

体育与健康课成绩=(3年体育课成绩之和÷3)x 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之和÷3)×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评价方法计分。

应届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核算。

往届生平时考核由区县招生考试部门按平时考核满分的80%(即12分)直接记入。

我市在外地和跨区县就读的考生平时考核由就读学校出具平时考核得分证明,报区县招生考试部门审核记入成绩。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
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有关直属单位,有关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就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站位,增强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各单位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校外培训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充分认识当前做好课外体育培训服务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科学谋划,快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体育更好地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发挥作用。

二、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校、学校体育社团等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开展规范化建设行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要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课外体育培训预付费和招生行为的监管,坚决纠正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焦虑营销”等行为,依法依规查处行业垄断行为;要加快出台规范促进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加强行业服务,支持引导行业主体健康发展。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体教融合工作,支持体校教练员参与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积极推动兼职取薪政策落实。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快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教练员及本运动项目培训服务等方面标准;根据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需要,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畅通参加培训渠道,将职业道德教育、反兴奋剂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

四、加强安全管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安全督导与检查,堵塞安全管理漏洞,严格落实高危体育项目安全要求,对疫情防控要求不落实、安全生产有重大隐患不整改、群众投诉集中的课外体育培训主体要及时曝光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行业理念。各地、各单位要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价值,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纠正体育培训机构围绕“应试体育”开展的广告宣传行为。挖掘宣传体育培训机构案例,引导行业理念。

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监管服务工作机制。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尽快建立服务监管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摸清底数,了解本地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数量、注册类型等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代替行动,防止“一阵风”“一刀切”。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